【科技赋能金融与财政--秦皇岛行】制造业调研第二日:走进耀华玻璃与中秦兴龙,探秘“智造”与“产融”双轮驱动
发布时间:2025-07-11 查看次数:
为深化学生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产融结合的理解,7月8日,我系18名师生在张瑞锋主任带领下,继续秦皇岛暑期专业调研之旅。当日行程聚焦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与多元化产业布局,先后走访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与秦皇岛中秦兴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技术观摩、高管座谈与案例研讨,解锁“老牌国企焕新”与“产业生态构建”的实践密码。
作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活化石”,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战略核心,向我系师生展示了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突围之路。2024年,耀华玻璃再度荣膺“中国玻璃十大品牌”,产品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突破50亿元。师生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就“双碳目标下材料企业的转型路径”与企业团队展开探讨。杨康森同学提问:“如何平衡技术升级成本与市场接受度?”耀华相关人员回应:“我们通过‘定制化+规模化’策略,先以高端建筑项目为突破口,再逐步推广至民用市场,目前已实现单线年减排二氧化碳2000吨。”
在秦皇岛中秦兴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师生们深入调研了这家多元化企业的“轮毂制造+产业投资”双轮驱动模式。作为河北省重点企业,中秦兴龙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轮毂生产全流程自动化——从铝锭熔炼、低压铸造到机加工、涂装,12道工序由机器人协同完成,单线日产能达800件。“通过5G+工业互联网,公司实现了河北秦皇岛基地与海外工厂的远程协同,客户下单后72小时内可完成交付。”
座谈会上,中秦兴龙高管分享了“产业+资本”的生态布局:旗下兴龙轮毂占据国内商用车市场较大份额,同时通过兴龙控股涉足房地产、物流、金融等领域,形成“制造-服务-投资”闭环。张瑞锋主任提出合作设想:“我院可为企业重点培养既懂技术又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联合申报省级智能制造课题。”企业方当场回应,将开放实习基地并持续开展后续合作。
此次调研是我系“科技赋能金融与财政”系列活动的关键一站,通过“技术观摩+案例研讨+人才对接”三位一体模式,引导学生将财经知识应用于产业场景。张瑞锋主任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而‘智造’与‘产融’是推动其升级的双翼。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秦皇岛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财经+产业’的跨界人才培养路径,为区域经济输送更多‘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